前蘇聯著名法學家,蘇俄功勛科學家,法學博士,教授。在斯維爾德洛夫法學院從事科研、教學和社會工作40余年,參加過偉大的衛國戰爭,前蘇共黨員,1948年斯維爾德洛夫法學院畢業,1952年研究生畢業;1960年起任該校國家與法的理論教研室主任。阿列...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843)
美國經濟分析法學的創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經濟力量的作用》、《財產權制度的影響》等,在60至70年代之交,他對物權、侵權行為等所...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176)
奧地利出生的牛津大學法理學教授,羅德茲學院院長。著有《...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102)
恩格斯于1870年5月~7月上半月所寫的同題長篇歷史著作的一部分,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在第二部分“古代的愛爾蘭”中,對《古制全書》作了比較詳細的評介。這是一部愛爾蘭古代法規的匯編,編成于公元5世紀(公元438年)。該書正文...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233)
定居在國外的具有中國國籍的...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38)
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參加愛國統一戰線的政黨有: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355)
意大利實證國際法學的創始人,《國際法評論》創辦人...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91)
瑞典的斯堪的納維亞實在主義法學的代表者,其名著是《作為事實的法律》(1939)。他主張,要理解法律,就必須把它當成一種社會事實來研究。他對法律的規范性基本上持輕蔑的態度,認為法學的任務就是研究社會的實際工作,研究社會的、作為客觀事...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348)
意大利法學家,歐洲人權法院法官...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73)
1871年3月26日至5月28日法國無產階級在巴黎建立的工人革命政權。1871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資產階級“國防政府”的叛國投降活動激起廣大群眾的極大不滿。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起義,成立臨時革命政府。以梯也爾為首的資產階級政府逃往凡...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692)
為實現某種要求,一定數量的勞動者以停止生產或工作等方式,表示對現實不滿或某種抗議,以爭取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的一項自由。在資本主義國家里,工人階級在長期斗爭中迫使國家在憲法中確認了罷工自由,但其他法律對罷工自由又加以種種的限制...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334)
唐代著名詩人、思想家。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刺史、刑部尚書等職。現今有著作《白居易集》。白居易的法律思想基本上繼承了封建儒家的思想,在傳統的禮刑關系上,白居易認為,禮是治國之本,但禮...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400)
見[著作權法]。...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11)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為把社會主義國家與以往剝削階級國家相區別而使用的形象概念,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別稱。馬克思主義把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稱作“原來意義上的國家”,把不同于原來意義上的國家的社會主義國家稱作“半國家...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357)
社會幫教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在當地街道或單位中共黨組織領導下,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如單位、街道、學校、家庭、民警等,建立幫教小組,有組織地開展幫教活動。根據幫教對象的不同,其...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220)
又稱“幫教合同”。社會幫教活動的一種形式。負責幫教的人或組織與被幫教者雙方簽訂書面協議,將幫教與被幫教關系確定下來,明確規定幫教的內容、條件、準則、要求和保證,以便雙方遵守執行。經過一定期限的幫教,由主管部門的機構負責驗收,...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298)
由兩個以上獨立國家為了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的而結成的國家聯合或同盟。與聯邦相比,它是一種松散的聯盟。邦聯成員國各自保持內政和外交的獨立性。邦聯沒有最高的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沒有統一的軍隊、賦稅、預算、國籍等。中央協商或協調機...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276)
字希仁,北宋廬州合肥(今安徽境內)人,曾任知縣、監察御史、轉運使、開封知府、諫議大夫、樞密副使、三司使等職。在宋王朝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他積極主張改革,抑制宦官貴族特權,嚴懲貪官污吏,減輕人民負擔,反對對外屈辱求和,是北宋以維護封建...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441)
又稱“保安處分”。國家基于保護社會的秩序與安全的需要,除行使刑罰權之外,對于具有社會危險性的特定的行為人適用的、具有司法處分性質的特殊處理措施。其適用對象不限于犯罪分子,也包括可能犯罪或妨礙社會秩序的嫌疑人。保安措施一般分...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322)
由人們的違法行為引起的,在國家有關機關適用法律規范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這一術語最早由前蘇聯學者尼·格·亞歷山大洛夫提出。這種法律關系在法律調整過程中執行著法的保護職能,它是法律規范中的制裁部分在社會生活中的落...
[詳細]
《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
字數(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