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政治思想史,是頗為難講的,因為:(一) 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不同。政治制度,是有事實可考的,歷代都有記載。記載自然有缺漏,但是一件事實,缺落其一部分,或者中間脫去一節,是很容易看得出來的,自然有人去研究,用考據手段去補足他。政治思...
[詳細]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講義》
字數(1362)
要講很復雜的政治思想,我們必須先有一個把握。這個把握是什么? 就是把幾千年來的政治思想先綜括之而作一鳥瞰,得一個大概的觀念。然后,持之以研究煩雜的材料——這是為入手之初方便起見,自然不是研究之后不許修正的。本此眼光而立論,我敢...
[詳細]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講義》
字數(1942)
上古到戰國,劃分為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個時期,前文已經說過了。這一個時期之內,政治思想的背景,是怎樣呢?這一個時代,在政治上,可以說是從部落進于封建,從封建進于統一的時代。人類最初的組織,大概是依據血統的。但是到后來,就漸漸地從血統的...
[詳細]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講義》
字數(5227)
從上古到戰國,這一期中的政治背景,業經明白了,就可進而講述其政治思想。這一期中的政治思想,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所謂先秦諸子。這都是東周時代的思想。自此以前,自然不是沒有政治思想的,然無甚重要關系,所以略而不述。實際上,先秦諸子的思...
[詳細]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講義》
字數(16734)
秦以前的政治,和周以前不同,是誰都會說的。然則其不同之處究竟安在呢?秦始皇并天下后,令丞相御史說: 天下大定,而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后世。命他們議自己的稱號,丞相御史等議上尊號的奏,亦說他“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
[詳細]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講義》
字數(4793)
道家是漢定天下以后最早得勢的學派。他的思想我們可以蓋公和汲黯兩個人來做代表。蓋公之事,見于 《史記·曹相國世家》。《曹相國世家》說,曹參以孝惠帝元年做齊國的丞相,此時天下初定,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
[詳細]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講義》
字數(8112)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政治思想消沉的時代,這一個時代之中,并不是沒有有政治思想的人,然其思想大都不脫漢人的科臼,直到兩宋之世,而中國的政治思想才又發出萬丈的光焰,這是什么原故呢?原來政治的目的,不外乎安內與攘外。當對外太平無事時,大家...
[詳細]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講義》
字數(5608)
第七講中說: 從宋到明的政治思想,觸著了許多根本問題,這句話是怎么講呢? 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自宋到明的井田封建論做代表。井田封建,如何可行于后世? 井田固然是一種平均分配的好方法,然 (一) 既成為后世的社會,是否但行井田,即能平均分...
[詳細]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講義》
字數(12474)
清朝入關以后,政治思想,可以說是消沉的時期。這 (一) 因異族壓制,不敢開口。(二)則宋明的學風,流行數百年,方向有些改變了。學者對于 (A) 國家,(B) 社會,(C) 個人修養的問題,都有些厭倦,而盡力于事實的考據。考據是比較缺乏思想的——固然...
[詳細]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講義》
字數(2734)
近來講中國思想的人,往往把明、清間一班大儒,如顧亭林、黃梨洲、王船山等,算入清儒之列。其實這一班人,以學術思想論,決然該算入宋、明時代的一個段落中。雖然他們也懂得考據,然而考據畢竟和人的思想無關; 況且他們的考據,也多帶主觀的色...
[詳細]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講義》
字數(5655)